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 
“亚洲锂都”矿山开采乱象整治,锂盐产品供需两端或仍维持弱势
来源: 集微网      时间:2023-02-28 11:20:51

集微网消息,2月24日晚间,“宜春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显示,宜春市整治规范提升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违法打击组发布通告,从即日起,决定对涉锂电新能源产业违法犯罪依法进行严厉打击。中央工作组密集赶赴江西宜春调研,督导当地锂矿开采,其中明确提出,将依法严厉打击在全市范围内非法偷采盗采、私挖滥采、无证开采、以探代采、超深越界开采锂矿等矿产资源行为和非法买卖、存储、加工、运输无合法来源矿产品行为。环境污染无疑给近几年“狂飙”的锂电产业链再一次悬挂起了“达摩克利斯之剑”。


(资料图片)

素有“亚洲锂都”之称的江西宜春到底在锂电行业是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据了解,江西宜春地区并没有勘探到特大型的锂矿,但是却分布着全球储量最大的多金属伴锂云母矿。从资源分布来看,宜春市拥有20多个锂云母矿。其中,宜春市钽铌矿、大港瓷土矿、松树岗钽铌矿、茜坑锂矿储量较高,但碳酸锂产能均不超过150万吨。这种矿藏的锂含量低,提炼难度大,开采难度较高,但是随着近几年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这种原矿价格的不断上涨,因此宜春锂矿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机。

目前入驻宜春的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电池企业,当地政府都会匹配矿山。在宜春市布局锂矿选矿厂的大型企业,包括前述国轩高科、九岭锂业、宁德时代以及哈工智能意欲收购的宜丰鼎兴瓷土矿等。与此同时,永兴材料、江特电机等提锂巨头企业也在纷纷前往宜春进行产业扩建。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爆发之前,宜春市碳酸锂产量仅占全国比重的14.5%,其中锂云母制备的电池级碳酸锂仅占全球比重的2%。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21年,宜春市碳酸锂产量达到了8.1万吨,超过全国碳酸锂总产能的四分之一。截至2022年8月,宜春碳酸锂产能18万吨,占全国比重的40%以上。

然而,早在2022年12月6日,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就江西宜春锦江水质异常事件就发布过通告,给锂电产业的过度发展敲响了警钟。通告显示,11月24日,宜春市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在对锦江干流饮用水水源地采样分析时发现铊浓度异常,立即对全市展开排查。排查发现,此次事件主要污染源来自江西齐劲材料有限公司。排查中还发现,江西齐劲材料有限公和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公司涉嫌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污染物。而云母提锂龙头永兴材料发布公告,“近日,全资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碳酸锂冶炼生产线因配合环保调查需要临时停产”。从11月底到复产日,这家碳酸锂企业停产超过一周,预估将带来3000-4000吨碳酸锂产能断货。如果按照一辆纯电动汽车电池需要40-70公斤碳酸锂计算,永兴材料停产一周多将导致至少57142辆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出现缺口。

5年产能15倍的“狂飙”增速,在强力带动经济的同时,也确实给当地的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锂云母资源储量的重要特征是,钽、铌、铯、铷、锂等多金属元素伴生,从瓷土矿中提取完钽、铌等金属元素后,矿渣中剩下的锂云母资源,就被当成废弃物,堆砌在一个山涧大坝中。废弃物的固化处理和锂矿企业严重超许可规模的开采导致宜春整体的生态环境面貌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污染物质随着降水、地表径流入农田、地下水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然而截至发稿日,从宜春当地锂矿厂获悉,有锂矿厂矿山已于27日下午恢复正常运行,有合规采矿许可证的基本都复产了。

那么,宜春市矿上停产对于国内锂盐价格走势是否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呢?

近期国内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今年2月份以来,锂产业链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厂商观望情绪较浓,锂盐产品实际成交较少,叠加锂盐成品累库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锂盐价格持续下跌。截至2月24日,工业级碳酸锂价格收于37万元/吨,这是自2022年2月份工业级碳酸锂价格超越40万元/吨后,首次跌破40万元;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收于39.3万元/吨,较年初的51万元/吨下跌11万元。整体来看,锂盐产品供需两端均维持弱势。

图: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走势图

中信证券认为,当地锂矿采选行业整顿周期尚未确定。假设锂云母矿山停产1个月,预计减少约1.3万吨碳酸锂当量的锂云母矿石产量。2023年全球锂资源产能约120万吨碳酸锂当量/年,预计停产1个月将减少当月全球13%的锂资源供应。浙商证券则表示,“本次仅停产矿端产能,并未限制冶炼端产能,因此从供需角度来看,对价格能够带来支撑,但上涨动力有限,后续仍需跟踪中下游企业补库意愿”。

整体来看,目前锂盐散货交易较少,中游企业采购以完成长协订单为主,中下游企业更多以去库存为主要目标。据测算,当前全产业链库存水平约3个月,因此仍有库存可用。此次矿山开采停业整顿对于降速的下游需求并不构成较为严重影响,反而更像是对行业高速发展的一波定向整治,平衡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校对/邓文标)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