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 
商业银行营收增速下滑 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
来源: 华夏时报      时间:2023-04-11 08:08:52

看商业银行的财报,最关键的指标是营收,净利润是可以调出来的,比如通过拨备、分红和不良资产的消化等方面都可以调节利润,但是营业收入是很难调整的,因此营业收入这个指标是判断银行的业务情况的重要指标。

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一般包括商业银行办理放款、结算业务以及从事租赁、信托投资、证券交易、房地产开发、金银和外汇及证券买卖等项业务而取得的利息、利差补贴、手续费、价差等收入的总和。简单来讲,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是两块,一块是通过放贷得到的存贷款利差收入,一块是中间业务的费用收入。

前者占用风险资产,成本比较高,必须有大量的资本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重资本业务;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服务费,是提供劳务服务的收入,不占用资本金,是轻资本业务。


【资料图】

从去年商业银行公布的财报看,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可谓大幅度放缓,以六大国有银行为例,2022年,六大行营收规模共计3.69万亿元,同比增长仅0.27%,较2021年8.55%的增速下降了8.28%。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的营业收入下降更凶猛。

营业收入下滑的原因是商业银行的放贷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都在下滑,

放贷利息收入方面最明显的表现是净息差的下滑,去年除中国银行外,其余五家国有大行净息差均出现下滑。2022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92%,1.90%、2.02%、1.48%、2.20%。中国银行之所以例外,是因为持有大量的境外资产。

净息差为什么会下滑,一方面存款成本在提高,一方面放款利息在下降。存款成本方面,最主要的因素是存款定期化趋势严重,去年多数银行定期存款普遍远高于活期存款,比如招商银行,去年零售定期存款余额为11208.25亿元,较上年同期暴增53.48%;而零售活期存款余额为19833.63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7.31%,均远低于定期存款及增速。此外,中信银行去年个人定期存款9428.03亿元,同比增长达42.36%;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瑞丰银行等多家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增幅超过30%,依次为39.79%、33.92%、30.14%。

同时,由于受疫情影响,消费和投资不畅的影响,贷款利率也下降,央行降低LPR35个基点,房地产需求不足,作为高息业务的房地产按揭贷款萎缩,房贷收入下降,从两端对净息差进行了挤压。

另外,中间业务也就是非息收入下滑严重,比如招商银行是非吸收入占比最高的股份制银行,2022年非息净收入近10年来首次同比下滑,成为营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六大国有银行的非息收入同样拖累了营业收入。去年,六大行非利息收入规模共计8603亿元,同比下降约9%。

中间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则主要是资本市场进入持续的熊市,招商银行去年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使代销基金规模和收入的下降幅度均超过40%,给招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财富管理收入增长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招商银行的例子在全行业都是普遍现象。

分析过去的目的是预测未来,从目前来看,短期内扭转商业银行净息差下滑的趋势是很难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下滑压力较大,人口形势,居民杠杆率过高以及房地产需求不足等影响,央行为了支持经济发展,还会继续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从长期讲金融市场利率未来还会继续下行,这导致银行放贷的收入还会下降,尤其是房地产业务占比过高,一旦市场利率下行,这些贷款就要重定价,这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银行的信贷收入。去年下调LPR35个基点,今年90%以上的贷款就要重定价。这就进一步导致利息收入放缓。

而在存款方面,随着今年经济复苏,存款定期化趋势会放缓,居民对未来预期逐渐改善,存款定期化会缓解,在今年可能定期化增速可能放缓,但绝对量还会继续增加。贷款在年初规模急速放大,后半年央行可能还会继续降息,那么贷款利率还会下降。

近几年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导致国内A股市场也是波动较大,这使得商业银行的非吸收入下滑,比如中间业务中的一个核心收入财富管理和私行业务就很难赚到钱。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未来要弥补营收下滑的趋势,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比如在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风险防范,以及资产负债配置等等方面,必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居民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的大背景下,寻找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点,开拓业务,不断创新,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就是说,此前在较大净息差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很轻松的赚到钱,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就是要向经营管理、向研发、向新技术新业务要收益,从而降本增效,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